2)第486章 思路验证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远只能是猜想,而非定理。

  特别对于数学而言,就算你带着世界顶级难题的证明原稿穿越回去,也无济于事,因为你根本看不懂里面的证明过程。

  这个说法拿到自然科学来说,其实也是大致成立的,唯一的好处大概是可以少走一点弯路。

  这也是他明明知道很多实验室的重磅成果,却依然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无法直接将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用的缘故。

  关于这件事情,只能作为他一个人的秘密而存在。

  无法讲给他人听,只能独自去进行验证。

  抵达耶鲁大学图书馆。

  因为目标比较明确,陆时羡迅速在检索台找到了他的目标。

  最先于1995年,问世的clv3基因相关论文是干细胞的特征基因。

  利用它的这个特性作为标记,就能将区分茎端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与非干细胞。

  随后于1996年,被第一次发现的stm蛋白,则是干细胞的关键激活与维持因子。

  stm蛋白的功能主要为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它的过量表达会使植物的茎端干细胞数量加剧增长,并且抑制其分化产生各种器官细胞的功能。

  最后在1998年,wus蛋白一经发现就引发学界的轰动,作为调控植物茎端干细胞的核心细胞因子,它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迅速成为当时植物干细胞领域的热点话题。

  但到了2002年,有关于这三种因子的研究反而像是盛极而衰一样,陷入了瓶颈。

  在这个时间点,连续出现了三篇研究wus蛋白的重要论文。

  只不过,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三篇论文的观点竟然是互相冲突的。

  它们虽然都在表型层面,以wus蛋白为重点对干细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但第一篇的结论是wus蛋白和stm蛋白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第二篇的结论是二者是协同关系。

  第三篇则是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分别调控两个独立的过程。

  因为没有人能够突破这个矛盾,解释这三篇论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至此之后,有关于植物干细胞的研究就几乎陷入停滞。

  再往后,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没有必要看了。

  大多都是一些综述文章或是水刊里的论文。

  看着手里捧着的文献,他的思绪却早已经不知飞到何处。

  “或许可以先放弃在免疫因子里面大海捞针,先试一下这几种有争议的细胞因子。”陆时羡大脑不断的在运转着:“至于,它们存在的遗留问题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14年。

  如此长时间的尘封,足以让这些曾经引起热议的因子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

  如果不是杜克大学将二十年的npr1蛋白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他还真不一定能够想起这回事。

  想到这,陆时羡毫不犹豫,立刻转身朝实验室的方向返回。

  回到实验室时,核心研究小组正在按照他先前的安排,对各种免疫因子如火如荼地进行co-ip结合蛋白质谱筛选互作蛋白的实验操作。

  “现在大家将手里的工作全部停下。”陆时羡的声音骤然在实验室里响起。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