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0章 过年_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一下的欲望,便抱在一起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已经是早上8点多了,除了王安以外,全家人都早已起床。

  要不是王逸领着两个小妹妹在院里放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王安可能还得在睡会儿。

  不过一家人虽然都在忙活,但却谁也没有主动叫醒王安。

  全家人都认为,王安才是这个家里最累的人。

  当然,只有王安没这么想过,因为王安确实没感觉到有多累,起码跟前世在篱笆子里相比,这生活简直就天上与地下的区别。

  穿衣,叠被,刷牙,洗脸过后,王安与家人一起坐在了饭桌上。

  在东北,过年这天的早上,一般都是吃面条,寓意着日子长长久久。

  而早上的菜,多是芹菜干炒粉条和炖豆腐。

  芹菜和粉条,取“芹”和“粉”的谐音,也就是“勤奋”!

  华夏几千年的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只有勤奋才能填饱肚子。

  “豆腐”也是取谐音,“到福”,也就是福到了。

  有福的人家,必然错不了。

  早上的饭和菜,是要多做的,因为大家都得吃饱,还得剩点。

  即使是不富裕的人家,也不能吃完,得留点。

  其实不光是早上,而是这一天的饭,每顿都不能吃完,都得剩点。

  寓意日子连年有余。

  吃过早饭后,王安领着王逸,开始贴对联。

  王安看着自己的写的对联,问王逸道:“小逸,大哥这字儿写的咋样?”

  王逸仔细端详了一会儿道:“比孙大爷写的好。”

  王安闻言哈哈大笑道:“行,老弟有眼光,等伱上初中,大哥高低得给你买个自行车。”

  “大哥,我可是明年就上初中了?你能整着自行车票吗?”王逸不相信的问道。

  王安白了王逸一眼道:“这话说的,大哥啥事儿办不到?一张自行车票而已,那还叫个事儿吗?”

  王逸看了王安一眼道:“那你能让娘给我做个书包吗?”

  王安猜想了一下老娘会是啥态度,感觉这话说出来,老娘可能会变得不太友好。

  便跟王利便说道:“找咱娘干啥,找你嫂子,让你嫂子给你做,这么点事儿。”

  王逸笑着说道:“谢谢大哥。”

  哥俩贴完对联,王安又躺在炕上睡了起来。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吃下午饭的时间,满桌子除了肉就是肉。

  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鸡肉和鱼肉,还有豆腐和花生。

  主食是馒头或者年糕。

  鸡是刘桂兰在屯子用黑瞎子肉换的,鱼是王大柱和王大梁在河里凿了个冰窟窿,然后鱼就自己从冰窟窿里蹦出来了。

  在黑省,冬天吃鱼真的是相当简单的一件事,根本不用钓,也不用网,只需要凿个冰窟窿就完事儿。

  能蹦的鱼自己往上蹦,不能蹦的拿个大笊篱或者抄网,直接在冰窟窿里往外捞就行了。

  其实“鸡”和“鱼”,也是取谐音,鸡是“吉”,鱼是“余”。

  过日子,得吉星高照,吉祥如意,还得连年有余,余粮万担。

  还有“花生”是寓意一家子,不管是人还是财,都要生生不息才行。

  而馒头和年糕,都是蒸出来的,寓意“蒸蒸日上”。

  当然,年糕还有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强的意思。

  吃过午饭,王安和王逸,一起跟王大柱打扫院子,这也是习俗,不管平时院子多干净,过年这天下午,也要拿扫帚划拉划拉。

  具体是啥说道,王安就不知道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晚上,一家人听着收音机,开始包饺子。

  正常来讲,所有的饺子里,是只有一个饺子里是包钱的,但王安突发奇想,一共找了16个一分钱的硬币。

  这大过年的,吃不到钱多难受,口口咬钱的滋味儿才叫爽!

  求追读,求追读,票票靠赏。感谢感谢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