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交流(上)_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些电影宣发公司,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等,都能轻松适应,因为本来就是学这个的,相对来说会容易一些。

  中戏,全称中央戏剧学院!

  办学目标就是戏剧舞台!

  学校的各个专业,包括到大学之后所学的东西也更偏向于舞台。

  所以,人艺、国家话剧院,很多导演都是中戏毕业的!

  资源和电影学院差不多…

  中戏出演员,北电出明星,这话不太对啊!

  不能用个例代表普遍性,幸存者偏差要不得。

  不过呢,从毕业大戏题材选择来看,中戏多是话剧,《眉间尺》、《孟丽君》、《屠夫》,包括98级的《思凡之后》,也是根据孟京辉的话剧《思凡》改编——98级有邓朝!

  北电的毕业大戏多是联合作业,即故事短片…

  反正沈林没怎么听说过北电出了话剧方面牛逼的人!

  所以,戏剧节,中戏天然占优势!

  就比方说沈林他们去交流,带了好几个节目,除了《大唐》,还有戏文系的《最后的小丑》,导演系《血红的绶带》,其实学弟们也有《理发店》,没能入选…

  ……

  “说实话,我对清朝历史不感兴趣,我对盛唐、强汉更有想法…”

  “翻看历史,《旧唐书》,根本不用编造剧情,随便拿来一段,用心演绎和还原,即成一部史诗!”

  “郭长安口中的建中十一年,是因为与中原通讯断绝,早已不知年号改了,建中年号只有四年。他们认为的建中十一年,实际上应该是贞元六年。”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

  “我们不知道安西都护府是在哪一年陷落的,郭昕是在哪一年牺牲的;但爱国主义精神、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志,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会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永远传承下去的。”

  “这个戏剧虽然简单,但我创作的时候,想到的确实是这些。”

  散场,沈林拿着话筒,回答了一些北电老师、学生的提问…

  这话不是他自己说的,是唐烨导演总结出来的,告诉他,让他背诵…

  说了对他有好处!

  还劝他改编成小说…

  有个女老师问他:“从头到尾都是你写的?”

  “那倒不是,我找了戏文系的师兄帮忙个润色了一下…”

  “很不错啊。”

  女老师夸奖了几句,沈林退场…

  后台的王龙正赶紧围了过来:“问你什么了?”

  沈林:“就问我创作灵感啥的…”

  “然后呢?”

  “然后就让我下场了…”

  “就这?”

  最烦这俩字了!

  沈林无奈:“…你还想咋地?”

  “…”

  王龙正叹了口气,正准备说点啥,王垒跑过来:“快,收拾一下,大林子,卸妆去!”

  沈林愣了一下,然后才问:“怎么了?你有事?”

  王垒挑眉:“我刚跟北电的约好了,一起去唱歌…”

  王龙正摇头:“唱歌?我不想去,我还想吃饭呢,大林子,你吃了没?”

  “我也没…”

  沈林也有点饿…

  王垒急了,但还是压低声音:“吃什么饭,好多北电的姑娘也一起去…”

  “那我也要吃饭啊…”沈林才说话,王龙正一把捂住他的嘴:“真的吗?马上好,赶紧去卸妆!”

  “…不是,我饿呀!”

  “给!”

  王龙正从口袋摸出一块糖…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