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择路岐山_阿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响较大,若是遇到阴雨,可能连日被困在路上,很容易贻误战机。而子午谷就更不用说,道路险阻难行,又多崇山峻岭,若是十几万大军走子午谷,光粮草就供应不上。

  关于道路选择的问题上,众人又出现了分歧,诸葛亮地主张依然跟历史上一样,详装出斜谷调动曹军主力,而是大军出岐山西,先占据天水、安定与南安,切断雍州与凉州之间的联系,然后稳扎稳打,慢慢的向东推进,最终占据长安,将战线稳固在长安一线。

  而关羽则认为应该效仿高祖出散关,闪进陈仓,将雍州一分为二,再直取长安,先将长安拿下,然后在回军夺取天水与陇西等地。那时候因为道路被阻截,中原的援军无法支援关中,陇西天水等地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必然会不战自溃。

  庞统方面则支持诸葛亮的意见。庞统这人虽然喜欢剑走偏锋,但是这一战是刘备称帝以后地第一战,关系着蜀国未来的国运。庞统知道这一战所消耗粮草大半来自汉中,若是这一战蜀国未能取得一定成果地话,恐怕未来五六年内很难再有能力出兵北伐。所以庞统也赞成稳一点的好。

  相比起来,关羽地方法虽然是见效快,但是危险性也比较大,很容易被人两面夹击,若是在士兵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庞统也许会支持关羽一把,但是如今刘备能够调动实打实地二十万大军北伐,二十万人马,在三十年前乱世刚起的时候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在现在,二十万大军却足以让三国任何一方难以招架。

  说起来刘

  当中是比较赞成关羽的想法的。但是刘备自己也知一共有三十余万人。而若是自己北伐,自然需要留下人来镇守巴蜀,防备孙权,再加上后勤粮草供应的问题,二十万人已经接近出兵北伐的极限了,而同样这二十万人是刘备自己的家底子,刘备辛辛苦苦好几十年,就积攒了这点儿人马,千万不能够有所差池,所以刘备觉得,还是稳一点的好,最后刘备同意了诸葛亮的意见。

  而这时候,魏延又站了出来,提出给自己五千兵马,走子午谷偷袭长安。

  这时候镇守长安的依然是夏侯。夏侯是夏侯的儿子,与曹的关系很好。年前的时候夏侯病死,而曹就封夏侯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驻长安。

  此时郭淮虽然是雍州刺史,但是手中的权利却不如夏侯。夏侯都督关中,相当于控制着一个独立的兵团,而过郭淮只是一州之,手中实权还是不如夏侯的。毕竟这都督关中军队事关重大,放到郭淮一个外姓人手中曹还是不放心的。而夏侯家好歹也是曹家的亲族,所以即便是曹知道夏侯能力不如郭淮,还是将兵权交到了夏侯的手中。

  魏延认为,夏侯这人全靠父亲夏侯的荫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