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七章:建文四年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绩,你要是个昏君,还发明诏天下的文选,那就平白招惹笑话了。

  而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部攥在朱允炆,不趁着这个机会站在风口上飞天,将来哪里还有机会。

  想到就要做到,朱允炆轻咳一声:“拟诏。”

  双喜忙磨墨提笔,杨士奇也站起身向着朱允炆的方向躬身而拜。

  “维,大明建文四年元旦,朕,大明建文皇帝允炆,敬祀祭礼,布告社稷。享与共度佳节,大明苍生百姓曰。

  朕自承继天命以来,不敢一日辍慢国事,废寝忘食,如履薄冰。幸上仰太祖如天恩德之庇佑,下赖官民勠力同心之辅佐;山青月明,风调雨顺。

  朕继大宝,施有新政;国力日增,民力渐兴。

  朕自观瞻,喜不自胜,适逢佳节,与民同庆。

  朕本欲兴王化与内外,承太平与汉夷。

  然有暴徒,狼子野心;叩我边疆,害我大将。

  山河摇动,万民忡忡。乃执刀戈,御驾亲征。

  复我故土,雄吞六国,得胜凯旋,与民荣焉。

  又有疥癣,掳我百姓。发兵征讨,海波靖平。

  大明声威,宣与北地,蛮夷生畏,伏请献降。

  拓土之功,朕实大喜,晓谕万民,高歌痛饮。

  天地未老,未敢慢怠;朕当加勉,不使松懈。

  国有大明,有君有民;万民与君,一体同心。

  大明有朕,朕当奋力;鞠躬尽瘁,不负社稷。

  时愿大明万岁!大明人民万岁!”

  朱允炆本来是想用白话文来说的,结果心里的话到了嘴边,觉得白话文说出这一番内容实在是过于肉麻,这才不得不转为半文半白的形式。

  而双喜这边则顿住笔,他觉得朱允炆前面说的都没问题,但最后那句人民万岁却是怎么都写不出来。

  这历朝历代哪里有君王祝百姓万岁的道理?

  “这最后一句记下来。”

  听到双喜的不解,朱允炆嘴角扬起笑容,却是直接下了令。

  这最后一句才是这番新年帝诏的核心,前面的内容不过是夸他朱允炆自己,但是最后两句却不露声色的将功劳分润给了百姓,汉人是最好面子的民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他这个皇帝亲手送百姓一个面子,百姓就会还他更大的面子。

  “陛下圣明。”

  等诏书拟好,杨士奇这才直起腰来,复坐回位。

  “这两期刊文发出去,我大明未来几个月可是要热闹的紧了,国大民骄,人心可用啊。”

  一句人心可用便让朱允炆知道,这杨士奇八成是猜到了他的打算,当下也就笑了起来。

  “等今年下半年各省的乡试结束之后,明年癸未科会试的题也就可以较往年略作修改了。”

  不得不说,瓦剌、鞑靼的降表来的实在是太是时候,朱允炆自己都在怀疑自己真成了天命之子,不然正好赶在自己求是报开刊之前来了这么一个重大利好,这要不算是天助那还有什么称的上天助。

  借着这么一个好机会,很多细节上的小策略,他朱允炆都可以直接跳过了。

  杨士奇也点头起身:“陛下圣谕,臣已谨记与心,这便下去早做安排。”

  说着话,杨士奇拿过双喜那份拟好的新年告天下百姓诏,转身便离开这武英殿。

  “夜深了。”

  皇宫内有报时的宦官,一句亥正让朱允炆陡然惊醒,苦笑一声。

  “没成想,竟然都到了这般时间,罢了,你去知会一声,弄些个小菜再拿两壶酒来,陪朕喝两杯开心一下吧。”

  “诶。”

  双喜内心乐开了花,忙下去传令。

  “轰!轰!”

  站在武英殿的殿门处远眺,南京的夜空之上,不知哪家的大富豪商燃放起了烟花,映的夜空炫丽异常。

  烟花璀璨之间,大明建文四年的钟声,自午门外,轰然敲响!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