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零八章:两件事(上)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装傻充愣。

  一年地方上能出几十次规模不大不小的起义,也从侧面反映了所谓的职俸田制度的糜烂腐败。

  而太祖立国大明的免税田制度明初用不上、明中没有用、明后就完全是笑话了。

  明初期,有学问的人很少,空印案时期,太祖不得不从地方按照举荐走访的方式来选拔中央干部,很多的秀才举人直接进入中枢为官,谁也不知道天上哪片云彩有雨,地方的县官谁还会派官差去找那些秀才、举人公的收税。

  被朱允炆以反诗案坐罪斩首的前礼部尚书郑沂,他当官前在老家教书,素有才名、清名,被太祖察,招至御前奏对。

  太祖很满意,第二天郑沂直接做了礼部尚书。

  解缙修明实录太祖实录,朱允炆看到这一段也是傻眼。

  一部尚书就这么给了一个从来没当过官的玩意?

  也怪不得他儿子花天酒地,陡然从贫下中农成了全天下排前十的纨绔衙内,换谁家孩子都跑偏。

  明中期,士大夫集团开始逐渐掌权,皇帝的精力放在拿内廷跟外廷对抗上,什么东厂、西厂、内厂的都整了出来,可见战况激烈。

  明后期,众正盈朝,崇祯皇帝比起他哥哥木匠皇帝都不如,沦落到勒紧裤腰带连自己吃碗肉都舍不得的地步。

  非亡国之君碰上一堆亡国之臣。

  综上来看,士子不纳粮这句话刨根问底来看,是没有错的。

  职俸田制度就好比是婊子立的牌坊,那些中下层的官吏士子靠着这个来吸纳挂靠田并孝敬上级,而高层又没人敢管,自然变成上下团结一致跟朝廷皇帝斗智斗勇。

  无论怎么恶心异族,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成效是斐然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延续了清朝的国运,虽然他自己家八旗贵胄的铁杆庄稼没有砍,但是所有八旗大员举凡是有田产的,也一样要缴税。

  取消职俸田制度,有一亩地就缴一亩地的粮。

  然后雍正就被口诛笔伐骂成了灰。

  而今大明朝上下由不得他们不心生恐慌,因为皇帝前脚才刚刚削了宗亲的年俸,加上逼得三大家带头缴粮,转过头来推行天下取消职俸田和免税田,这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谁他妈都跑不掉!

  “陛陛下。”

  一个官不大不小的官员哆里哆嗦的走出来,跪在地上顿首:“这与祖制不合啊。”

  事到如今,他们唯一能引为依靠的,只剩下太祖皇帝留下的皇明祖训和胡惟庸定下的祖制国法了,希望以此来让这个跑偏的‘无道昏君’悬崖勒马。

  “你们口口声声说要遵祖制,什么是祖制?”

  就知道有人会反对,无非是利益集团推出来试试他这个皇帝决心的替死鬼罢了。

  朱允炆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他也没打算谁站出来就杀谁。

  允许反对意见不允许反对行为。

  就是你可以嘴上哔哔赖赖说两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