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七章:学习才能强国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

  这群孩子读着《三字经》、《百家姓》进行启蒙,而后画面一转,这群孩子长大成人,又开始读《太祖实录》、《建文大典》!

  “朕喊你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此事。”

  朱允炆瞥了一眼解缙,发现后者此时完全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便不满的轻咳一声,后者顿时惊醒躬身。

  “陛下但有谕示,臣必鞠躬尽瘁。”

  “教育是国之根本,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咱们这一代人早晚会老去,接班的后浪总得比咱们更聪明才是,不然黄鼠狼下崽子,一窝不如一窝,国家怎么才能进步?”

  朱允炆敲了敲大案,笑道:“所以朕要为这群孩子编一套成系统的教材,你是《建文大典》的总编,是我大明首屈一指的大才子,朕想听听你的建议,如何给这些孩子选书。”

  解缙有些紧张的吞了一口口水,他知道他接下来的话,将会影响大明整个天下未来几百年的走向!

  皇帝历来颇有城府,且心中向来颇多主见,教育为国之根本所在,朱允炆不可能毫无腹稿想法就传召他。

  此番对答,一定要摸透皇帝的喜好才是。

  “臣的看法,应当以博学为主。”

  解缙组织起语言,字斟句酌的说道:“先洪武年,天下学子自小以古之先贤的书籍开蒙,而后读四书五经,习练八股文参加科举入仕,然今日之大世,八股取材已经注定落后。

  所以只读先贤古籍已是不行,教育,理当旁征博引。

  幼童入学,必先识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即可。等孩子大上一些,再辅以其他的书籍课程”

  解缙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朱允炆抬手,当下便缄口。

  “朕的想法与卿有些不同。”

  朱允炆摇摇头,古人谈教育,还是过于保守和固执了。

  “卿所言,左右都绕不开国学,国学虽重,然仍取材狭隘,朕想除国学外,再添新课。

  孩童入学开蒙,理应识字,而等识字之后,国学只作为主课之一,数学、青史、思想政治都要有专门的讲师,而辅课也要有,包括工匠方面、行伍方面等都应存在。”

  朱允炆为解缙勾画的蓝图恢弘壮阔,让后者不禁瞠目结舌。

  “一日四个时辰与学堂之内,光读国学一课甚是乏味,理当劳逸相合,而且我大明的儒林学子多手无缚鸡之力,身形消瘦羸弱不堪,颇失男子气概。

  所以每天的课程之中也要加上适当的运动,古之君子六艺还有骑射剑术,朕觉得这就很好,取其精华之处,幼时教这些孩子强身练体,等他们大了,再教他们操戈骑马,射箭挥刀。”

  体育课、军训课,这两课在朱允炆的眼中那是相当值得学习的地方。

  “每旬十日的最后两天休课,每五个月放一个月的假期,正好赶在三伏、三九,谓之暑寒两假。而平素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