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八章:改革朝堂和一五计划(上)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按照学习的难易度来排吧。”

  数学是科技的基础,但是朱允炆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出身,他自身不懂如何系统的教学,还是只能委任给内阁和翰林院。

  “不过朕只提一点要求,回回留下了许多天方的数学知识,这些都要应用上,也不枉咱们先人费心费力的编译。”

  几人都应了下来。

  数学之后便是青史,也是最简单的一块。

  童学是没有青史的,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教哪门子青史。青史是厚重且血腥的,朱允炆没打算修饰和美化,更不可能去抹除某些历史,那是对整个民族进行的最恶劣犯罪,死后,就没脸见祖宗了。

  “对待青史课这一块,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务实。”

  朱允炆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对与错不应该由咱们来评判,咱们只负责整理并编辑成册,青史课的教师要实实在在的把青史的原貌说给咱们的孩子知道,至于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问题和事件,要让这些孩子自己学会独立的思考。”

  思想政治这一课也相对比较简单,童学期叫做思想品德,无非就是一些小故事、小寓言之类,什么卧冰求鲤二十四孝的故事。

  忠孝仁义、谦恭明礼。这些都是童学时期要学的,而忍让两字之类的故事被翰林院砍了下来。

  皇帝不喜欢放羊,他们就得学会养狼!

  因为在少学期的政治课,扉页上的第一句就是朱允炆这个皇帝的一句话。

  “大明疆域之大小,皆取决于我大明之少年,少年心有多大则我大明有多大。”

  自少学期开始,杨士奇的意思便是在政治课中大量饮用朱允炆的思想和许多理论金句,连前几日刚说的学习强国、大明梦都现学现卖的搬了出来。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忠君,也要从娃娃抓起啊。

  教材的事,朱允炆跟着内阁又议了两天,便也就一个大概定了下来。

  摸石头过河,朱允炆不是什么天才,可以手到擒来的就凭空造出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但有着后世教育的可借鉴例子在,他总还能跟着内阁这群这时期天底下顶聪明的人一群人在一块商量着来,还是那句话,后期发现,后期改进。

  治国不能理想化,治国同样需要理想化。

  不能光空谈说要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政策,然后召集成千上万人天天在一起开会,没等事开始办之前就面面俱到的考虑会不会有这个漏洞、那个漏洞之类的,恨不得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再拿到社会上去适用。

  就算如此,那就能保证一定不出问题了吗?

  到时候时间浪费了、人力物力浪费了,事情又回到原点:那就是发现后改良。

  后世有着中央政策研究室,有着两会,很多的国策一样是推行之后再慢慢的修改完善,适应社会。

  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这样。

  是不是理想化政策、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