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六章:为大明富强而读书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考这两问吧。”

  朱允炆抬手:“四叔和魏国公去准备吧,三日后开考,士奇留下。”

  朱棣和徐辉祖便起身躬礼告退,留下杨士奇一人跟朱允炆沉默以对。

  “陛下留臣,是为了燕王殿下方才的提请吧。”

  冷场了能有短短几分钟的功夫,杨士奇便当先开口道,他心里大致猜测到了朱允炆的想法。

  朱允炆开口认可道:“卿家聪慧,倒是什么都瞒不过。”

  “蓝玉狂悖无礼、妄自尊大,却是没有资格上策问。”

  杨士奇试探的批评了一句,而后就看到朱允炆摇头。

  “朕留你,非为批评他的错误,蓝玉功勋卓著,为我大明武人之顶勋,立过不世之功。未曾荫封三代不说,其家眷亲族后人却沦落在辽东苦寒之地吃苦受罪,朕这心里也不好受啊。”

  皇帝,这是纠结着要给蓝玉平反吗?

  杨士奇心头微动,随后又觉得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

  以他对朱允炆的了解,如果皇帝真的打算恢复蓝玉的名声,早几年就可以做了,不会拖到现在,他说这种话,是想要寻求别人的支持和理解。

  “所谓功不抵过,蓝玉纵有大功,也不是其可以无法无天的底气所在。”

  杨士奇表明态度,坚定道:“有功则赏,有过当罚。”

  “淮西勋贵兼并土地,戕害百姓,是该死,左右都是个杀,安个造反谋逆的帽子,对名声总不太好吧。”

  朱允炆又问了一句,等着杨士奇接下来的对答。

  后者对此倒也有话,理直气壮的说道:“不破淮西勋贵,任其贪欲日盛,不日必将引起百姓群起而反,动摇国本。他们这是在挖江山根脚,其罪不比谋逆更甚?”

  见朱允炆不为所动,杨士奇复又言道:“此非臣一己之见,实为天下人共知矣。”

  “阁老且先去忙吧。”

  朱允炆下了逐客令,后者便恭声告退。

  关于是否为蓝玉平反的事,大明的文武两派都有不同的争论,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自然是极力主张丁是丁卯是卯,一码归一码。

  而以朱棣为首的武勋集团,那自然从来没有过一天会停下主张的脚步,这是他们的心气。

  蓝玉罪不容赦不假,杀也好剐也罢都行,但你不能让他顶着一个反贼的名声遗臭万年啊。

  人家一辈子都在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不避斧钺、亲冒矢石,到了安享晚年的岁数,怎么可能背叛太祖和这个国家呢。

  图什么啊。

  “今天,四叔在试探朕。”

  朱允炆冲着双喜叹了口气:“改朝换代啦,现在不是爷爷在世的时候,他们也就看到了平反的希望。你说,朕要不要这么做啊?”

  平蓝玉反的好处显而易见,武勋欢天喜地,更是扬眉吐气,对振奋国家的武威是有好处的。

  那坏处呢?

  “平了蓝玉的反,文官集团就会要求朕,平胡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