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七章:心学?心学!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看,朱允炆顿时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小家伙写的不好,而是写的太‘好’了。

  “发挥自上而下指挥机制优势,强化地方大局观和协作意识”

  这不就是自己当初批复江西布政使司奏本上的一句话吗?

  好家伙,朱文奎这小东西是抱着答案再抄啊。

  朱允炆有些心中不喜,但又不好发作,这种作弊的事还是他自己默许让做的,唯一能让他感受到聊以慰藉的,便是朱文奎也不是一字不落的照抄,还是夹带了不少的私货和个人看法。

  虽然这些个人看法都是根据他这个皇帝老子的中心思想进行的延伸,但好在也算是紧扣中心思想,没有跑题。

  看看别的孩子吧。

  朱允炆移步离开,当先便是来到了于谦的身旁。

  “杭州府行文,集众万余,伐木毁林,日增产千亩”

  这句话让朱允炆大为触动,倒不是触动于地方为了完成计划指标胡乱行径,而是于谦竟然另辟蹊径,没有按照他这个皇帝的指示由上而下的看待问题,反而选择走地方的发现逆向推理这条政策。

  未夸好,先评劣。

  地方施政,矫枉过正,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一句拿帽子,逼得多少地方官绞尽脑汁。

  伐木毁林,这不是变相的用环境换GDP的行为吗?

  “地方清产受阻,以刀兵为吓,长此以往,易生粗暴蛮横之风。棰楚横加,嗟怨盈路,是为官民峙立之态。”

  看着于谦的文章,朱允炆不住颔首,一个七岁的孩子能看到这种表象下的影响,不得了哇。

  仅以目前来看,这于谦第一考基本是十拿九稳了。

  继续迈腿向前,朱允炆又走到杨士奇的孩子杨稷身侧。

  “地方大户瞒产蓄奴,不法之心昭然若揭,清产彻查,是为国家百年大计。民不教则刁,官不压则怠,是以国有计划当常态化,深入化。”

  这孩子随他爹,是个鹰派啊。

  朱允炆亦是颔首,天下的事非左即右,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不能只招录一种性格的学生,这杨稷虽说蛮横了些,倒也没有什么过错的地方。

  尤其是最后那句,国家计划常态化、深入化甚合朱允炆的心意,一五结束有二五、三五,国家没有计划,地方官就会怠政、懒政,到时候与国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

  看了一圈下来,应试者寥寥十几人,但仍然让朱允炆大为兴奋。

  这里面有如朱文奎这般从大局观上来看的,也有站在于谦角度,评劣泼冷水,强调在搞硬指标的同时软化施政手段的,也有如杨稷这种脾气粗蛮,看出其中优势,力求扫除阻力,一步到位的。

  都是一群妖孽之才,大明将来的社稷栋梁啊。

  做完这第一题,紧跟着便是第二道沐英平云南事。

  虽说是军阵之事,但比起第一题来可是简单了不少,这些孩子尤其是出身中枢权贵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