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二章:兄弟二人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就更加明白什么叫做养儿方知父母恩。”

  跪在吕氏的灵前说孝这个字,身旁已经长大的朱文奎便觉得浑身都很别扭。

  他不是小文圻,他已经大了,这皇宫里发生的事,对他来说基本没有秘密可言。

  “你们没有见过你们的曾祖父,朕也没有见过朕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记得很多年前,朕问爷爷,曾祖的故事。

  爷爷便流了泪,后来朕才知道,爷爷当年在前线打仗的时候,曾祖母已经患了病,但那个时候没有军饷。爷爷到处去借,才凑够了一笔稀薄的钱寄回去,而一个月后,这个包裹又被寄了回来,里面的钱变得更多了,而且,还多了一口粮食。

  原来那个时候山河破碎,曾祖母就把自己买药治病的钱,连着最后一口粮食打成了包,都交给了爷爷。

  自己选择了在病痛和饥饿中离开这个世界,好让爷爷可以安心的在前线打仗。”

  两个孩子听的糊涂,这不太像是朱元璋的故事,但朱允炆那情深意切的口吻也绝无有杜撰的样子。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在朱允炆身上的故事。

  “如你们曾祖父这样的故事,那个时代无可计数,一个伟大的母亲,选择将自己四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后来四个孩子都阵亡了,这个母亲便把四份抚恤钱送到军营,援助国家,还搭上了一只陪着自己很多年的猫。

  说她家里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支持国家的了,只有这么一只猫,杀掉吃可以填肚子。”

  两个孩子听得面上发麻,鼻翼发酸。

  “所以当听闻这两个故事的时候,朕就明白为什么爷爷要求朕要孝顺了,因为他觉得他不孝,他没有能够照料自己患病的母亲,甚至没有时间去安葬处理自己母亲的后事,他的良心煎熬了他的一生。

  他希望朕将来能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将朕当成了他生命的延续,寄以此弥补他心中的亏欠。”

  朱允炆静静的诉说着,追寻着自己脑海中零星的记忆碎片。

  “当年,他们毅然决然踏上战场的时候,何曾想过要留在高堂身边,依膝奉孝,他们的选择,整个国家的选择,都是舍小家而保大家,没有他们,就根本不会再有后人大谈百善孝为先的资格了。这不是不孝而是大孝,是将整个国家每一个人的父母都当成了自己的父母,而去舍命保护。

  这就是这群没有文化的百姓在做的事,他们不会说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有水平的话,也不懂什么高深层次的学问。

  他们简单的相信国家的宣传,国家说国亡则家灭,他们就放下锄头去打仗,去奉献自己的一切。

  等到仗打完了,国家又说,要挖渠筑堤,修路建设,他们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直到血洒堤头,魂断异乡。

  老百姓一年下来就打下那么点粮食,还要交给国家,剩下的勉强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