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一章:大明版政治学校(一)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化政令,便捷施政。不知道三位阁臣的意见如何。”

  大殿里一百多号人都愣住了,翰林学子外放当官,本就是士子政治生涯的必由之路,但自打翰林学政这个职务的出现后,现在翰林院上下到没多少盼着外放的了。

  大明科举,士子中进士,入翰林院先为编撰,出色的升任翰林学士,或外放县官。

  朱允炆登基之后,自早年的詹事府和翰林院挑选了一批才华出众的随扈内阁,取了个名字叫翰林学政,大明士子的晋升路线就改变了,都盼着成为翰林学政,有朝一日能像解缙、杨士奇二人一般,挂上协办学士的头衔,那是一张踏足内阁、位极人臣的直通船票啊,有了通天梯,谁还愿意在地方慢慢熬资历。

  不过既然皇帝金口以开,大家也没辙,只好领命应承下来。

  “怎么回事?看来大家的兴致不高嘛。”

  朱允炆笑了起来,“朕有言在先,此事可是朕深思熟虑才定下来的,此番考校,虽只是考校一众翰林学政,但正好大家都在,便一起考校吧,若是考校不过关的,朕便在宫里挑一处偏殿,尔等随朕,重新学吧。”

  皇帝还有好为人师的毛病?

  已经位列六部堂官的一众大官顿时脸如苦瓜,完了完了,皇帝老子这是要找茬啊。

  听这意思,考校不过关,是会罢官的。

  “当然了,凡是考校通过的,朕这里会记下来。”朱允炆扫视群臣,“擢升提拔,优先考虑,日后地方官提拔中枢,也要来参与考校。”

  每个级别有每个级别应该学得东西,朱允炆跟着老领导,一路禄位高升,党校的课没少上,自然也知道这党校的重要性。

  一听说考校通过可以优先擢升提拔,大家这才松了口气,眉开眼笑起来,“请陛下赐题。”

  瞧不起谁呢,我们大家伙都是进士出身,当年也是题山卷海里出来的,什么题没做过,皇帝老子再牛,终究二十来岁,肚子里能有多少墨水。

  “朕这第一题:何谓土地兼并?”

  朱允炆一开口,便是抛出两大雷,“朕这第二题:何谓国朝?”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