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四章:大明巨变(一)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片七嘴八舌的讨论。

  “朝廷去收集战利,这对咱们有什么影响,朝廷要借船就借呗,租金少收些许,也当支援朝廷了。”

  郑铎没有给予回应,而是看向自己右侧,那里还坐着一人。

  “良生,你堂兄在广东工商联里供职,你也就别藏着掖着了,给大家伙都说说,朝廷这次去印度是做什么的吧。”

  被唤作良生的男人清了清嗓子,等堂内安静下来后,便开口道。

  “诸位可知,印度的具体情况以及朝廷准备在印度征多少的税。”

  “自是不知。”

  靳良生微微一笑,伸手笔划了一个七。

  “七税一?”

  叽叽喳喳的声音响起:“那可真是不低了,咱们这才三十税一,七税一,比咱们的赋子高了四倍多呢。”

  虽然感慨于印度的税赋苛重,但大家伙还是未能一解心中迷惑,毕竟朝廷在印度收税,跟他们这些商人有什么关系,收上来的赋子,又不可能给他们。

  靳良生摇头,而后神色端肃的说道:“不是七税一,而是十税七。”

  “啪!”

  茶碗掉地粉碎的清脆声接连响起,紧跟着就是一片惊愕。

  “多少?十税七?”

  种出一百斤粮食交七十斤,这个比例只有农场主雇佣的佃农才会出现的情况,朝廷这是把整个印度的百姓全变成了农奴啊,那些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耕农呢?

  “现在你们知道朝廷借调海船是去做什么了吧。”

  靳良生站起身,一步一步的缓缓踱步。

  “我听说,印度各邦的府库已经被封存,原北德里苏丹国拥有的粮食、矿产储蓄现在都属于咱大明的了,朝廷调几千艘海船估计都要拉十几个来回才能全部装回来。”

  说到这靳良生猛一转身,正色道:“若每年都有这般海量的粮食运进来,诸位可以想象一下后果了。”

  没人是傻子,商人更不会是傻子。

  靳良生的话说道这个份上,所有人都倒抽一口凉气。

  “粮价、地价!”

  印度有四千余万的百姓,耕种面积亦不比大明少多少,而且拥有着得天独厚、面积广袤的恒河平原,加上七成的超高粮税,毫不夸张的说,仅一个印度养大半个大明百姓绝对可以实现!

  在加上一个交趾、暹罗这两大粮食输送产地,大明国内似乎种不种地,都不缺粮食吃了?

  “所以,在国内百姓还没有得知这个消息前,我们需要尽快的把粮食卖出去、把地卖出去。”

  郑铎这个时候接过了靳良生的话。

  “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开始了,诸位,咱们若是在接下来行差步错,很可能数代努力积累下的身家一朝倾覆。

  咱们粤商一直都是一条心,力往一处使,所以我与良生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第一时间召集了诸位通报此事,就是不希望哪家栽个大跟头。”

  “话虽如此不假,但仓促之间,我家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