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八章:朱植卖地(下)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南织造局向来是朝廷的公办,那里赚的银子哗哗的流水一般,谁不盼着能分一杯羹而不得门路,您要是能给搭条线,我私人,送您二十万两!”

  朱植顿时倒抽了一口凉气。

  辽东织造局有那么赚钱?

  朱植这才想起来临行前朱允炆说的那番话。

  “资本流通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流通,缺少了流通的环节,产生的财富也就自然少了,辽东、北京、漠南缺粮,每年朝廷都要自江南调运粮草供给,这是每年国库必须要支出的一项。你去卖地,要让买地的把每年产出的粮食卖到北地去。”

  朱植刚开始还犯迷糊,“陛下,那些做买卖的贼精,他们能愿意?就算卖,卖多贵合适?再说了,北地的驻军也没钱买啊。”

  朱允炆就乐了,“驻军是没钱买粮食,但是辽东织造局有钱啊。”

  朱植顿时恍然大悟,举一反三,“拿纺织成品作价换粮食!”

  “纺织品又不是火药这种禁物,没必要搞国家专卖。”朱允炆给朱植算了一笔账,“辽东织造局成立以来,一直是朝廷自产自销,还雇了很多的人手来负责运输,自辽东往江南,一路损耗加上工钱开支,挣不了多少银子,咱们还没法提价,惹得老百姓和士林风言朝廷夺利与民,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生产出来交给商人去卖。”

  “可是辽东织造局的盈利并不高,那些商人会认投吗?”

  “那是你看到的不高。”

  朱允炆乐了,“咱们定的价低所以利润薄,到了那些商人手里,这价格可就要高出一截了。”

  朱植咂摸咂摸滋味,“涨了价,老百姓还买的起吗?”

  “当老百姓不愿意消费的时候,市场热度降低,价格自然回落。”

  朱允炆给朱植提了一个醒,“但是你别忘了,江南丝绸更贵,你何曾见过江南丝绸卖不出去的时候?”

  上好的苏绣十几两银子一匹,照样供不应求,民间那些深藏不露的地主豪绅才是第一消费群体。

  他们不能穿出门不代表他们不敢在家穿。

  更何况,大明律不许商人穿丝绸的衣服,可没说不允许穿毛纺服饰,朱植这听雅轩里,谁不是一件大氅内衬羊绒服。

  自己找裁缝勾勒些许花绣,不比丝绸难看。

  现在看来,皇帝没骗自己,这群商人是嗅到了辽东纺织局背后的商机的。

  朱植这下心里有了底,“现在毛纺的市场价格,原料是四钱银子,成品一件单衣是六十文,我给你们搭线,让你们做专营。

  你们买了地,粮食我都给你们找到了倾销点,你们按照现在南直隶的市场价卖给辽东织造局,织造局同样按照市场价卖你们毛纺,至于你们想卖到哪,卖多少钱,我就不管了,到时候南直隶、湖广、浙江、福建、两广会开市,你们只需要缴纳商税就行。”

  什么是背景通天,这石公子到底什么来头?

  屋子里顿时鸦雀无声,本以为能从辽东织造局分流一部分商品,现在可好,直接做专营?

  这其中利润,海了!

  管你什么来头,商人有钱赚就成,还哪有心思考虑别的。

  钱钧想都没想就开了口,“五十三两!”

  “我出五十五两!”

  “五十八两,石公子,图个吉利!”

  听雅轩里的气氛让朱植顿时笑开了花。

  “我这里有整整一百万亩的田契,一个时辰之内,我希望大家认购完,我想以在座各位的实力,没有问题吧。”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