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八章:第一簇科学的火花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闽浙头上落雨呢?”

  朱允炆本以为自己的问题可以问住莫成,谁知道后者仿佛早有准备。

  “学生为此特意取了棉絮,棉絮于室内会落下,因其无风,而于室外则飘忽,棉絮越少,则飘于空中的时间越长,就好比咱们人是不会被清风吹起来一般,质量越轻,越无法抵御风力,水汽比之棉絮,重量上更加不值一提,很可能是被这室外之风裹挟而上空的。”

  下雨,并不是龙王爷施法!

  雷霆雨露也不是神仙操纵的天象!

  这个发现对君权无上的时代意味着什么?

  古时候天下闹旱灾,皇帝往往要斋戒修沐,然后搭祭台祷告上天降雨,如未能祈下雨来,皇帝就要下罪己诏,同时大赦天下,停建工程。以此来向上天神灵示以真诚和忏悔。

  有看过大明1566的会记得,仅仅一个不下雪,就弄得天下人心惶惶,甚至以此来成为党争的导火索。

  而一旦发现了所谓的天象本就是自然现象,并非神仙在操控,那,将来再有旱涝之灾,跟皇帝可就没了任何关系!

  这动摇了神学的根基。

  神权不稳,君权也就不稳了!

  思想自由之下,第一簇要命的火花已经诞生了。

  朱允炆这一刻知道,他将来对大明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仔细保护好这一簇还很弱小的科学火苗。

  “你很喜欢工学?”

  莫成跪伏于地,“学生愚钝之才,治国施政与学生仿若无字天书般高深,反而对这旁门左道甚为钟情,幸家父开明,并未因此而嫌弃学生。

  本以为余生仅留乡野间与农具为伴,三生有幸得蒙陛下青睐召于南京,启蒙学生之思想,鼓励学生之幼稚。”

  朱允炆站起身,负手在殿中来回走动了许久。

  “这里,还有多少人跟你一般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发现。”

  莫成忙回道,“仅学生之同乡邢宇一人。”

  “朕给安排个去处。”

  朱允炆仔细想了许久,“去工部,你俩去工部,把你们想实验的,想做的东西全大胆的去做,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朕会派人给工部下令,全部提供给你们。”

  “学生,谢陛下隆恩。”

  莫成激动的叩首。

  “去吧。”

  朱允炆唤过双喜,“派人送他们去南京,给他们挑一处宅子,让你的西厂派一个总旗给朕保护好他俩。他俩不能有任何闪失,明白吗?”

  双喜能够感受到朱允炆对这莫成的重视,心里顿时一紧。

  “陛下放心,奴婢一定着御前司和西厂的人仔细保护好这两位,断不会有任何差池。”

  莫成离开了,但朱允炆脸上的激动却越来越明显,甚至一度按捺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

  双喜看着朱允炆乐,但他却乐不出来,“奴婢好久没看到陛下这般开怀了。”

  不就是发现了降雨的原因吗?

  这对皇权来说并不是一件好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