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因势而变――国内民生篇---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土共和联合政府不惜动用武力”,这些画面最终燃爆全国老百姓的激情,消息传到内蒙各地时,震动就更大,三百多万内蒙的蒙古族人民中青壮牧民更是涌现报名参加解放军骑兵的浪潮,而且还自带最强壮的马匹。

  这是联合政府第一次发出的最强音,也是中华民族最强劲的怒吼。

  因为先锋军加入了解放军,已经从军长位置消失很长时间的徐远山,这次以联合政府副主席身份再次被百姓口碑相传。

  渐渐被淡忘的太湖西山先锋军抗战传奇又被报纸刊登出来,包括东北救出“白马红妆女英雄赵一曼”、“西山岛一战两万日军士兵沉湖”和“与川军一起孤守南京城”的事绩。

  只有空军和对日本海军的作战仍是机密而不为人知。

  1939年10月22日,湖北大余湾村的余礼乾与村民利用农闲一起去修村道,这是新政府给农民安排的义务劳役:每名农民每个月平均有3天的劳役,可用于平时,也可以几个月集中一起在农闲时使用,由村里干部统一组织,主要是修路、挖渠、修学校等等,都是为村里大家受益的事情。

  当然,这种义务劳役,后世有一段时间在农村也存在过,就叫出义务工,徐远山从现代带来资料中的农村政策提过,联合政府根据研究后出台了这个政策,不过具体天数由各县决定,但天数天最多不得超过五天,最少不能少于两天,大余湾村属于湖北省黄陂县,全县定下了义务劳役为三天。

  大余湾在武汉市北边70公里的地方,属于一个自然村,所在行政村名叫双泉村。

  余礼乾对义务劳役是没有意见,毕竟是为村里公益,最终受益的也是全村农民自己,六个月前为了在双泉村建设一所学校,整个双泉村各自然村轮流出义务劳役,不仅建好了一座有五个教室和六间教师办公室、宿舍的小学校,还顺便建设了一个容纳全村两千名百姓活动的大操场,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大操场可是有大用场了,成了村上百姓最喜欢的地方。

  修学校可是黄陂县解放后,联合政府给百姓办的第一件大好事,修学校的材料钱款由政府拨付,干活就用农民的义务劳役,任谁都没有意见,这可是小学义务教育啊,……娃娃们上学无须花一分钱。

  土共联合政府接管县府后,也同样制定了农税,这可比国民党政府低多了,而且因为今年是刚解放,又减免了一半,剩下一半政府也公开使用说明,……就是用于聘用小学教师。

  余礼乾这些老百姓并不知道,县政府头疼的不是建校的费用,甚至也不担心聘用教师的支出,而是教师本身太难找。

  合适的教师太少,而现在每个村都建了学校,教师真是太缺了,再三向上级申请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