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八章:改革朝堂和一五计划(上)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阁反对,他也就闭嘴不说。

  码过这件事,朱允炆又想起标点符号的事,这个想法就得到内阁的一致称赞了。

  古代诏书、文书等没有标点符号,同样一句话,如果断句没有断好,那读出来可就是两个天壤之别的意思了,容易闹出大乌龙来。

  所以古人们有的时候在写奏本的时候,会在应该停文的地方加重笔墨,怕的就是皇帝看不懂,悟错了意思。

  推行标点符号进行分段,恰当其时。

  前置的办学事务商议完,那剩下的便只有教材和择师了。

  择师最是容易,翰林院可是有着几百名整天闲着没事干的游荡学子呢。

  除去翰林学政这个中枢的干部梯队不动,其余的翰林学子根据各自的长项担纲不同教材的教师,虽然还有些名额不足,地方上予以补充即可。

  另择各省府军卫所挑选几名武艺精湛的担纲所谓军训课教官,每所学校每日课程中要有一个时辰的体训课。

  择师的事好安排,而教材的事内阁和翰林院开了足足四天的研讨会,按照朱允炆四大主课的要求,也算大致有了一个方向。

  国学这边最是简单,四千余年文明,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内容由浅至深的则选就行,童学开蒙可以拿《三字经》、《百家姓》之类,而后由浅至深到《唐宋诗词》之类的比较轻松的娱乐文学。

  少学的国学课,就该引申一些蕴含古人思想的文章或者更深层次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春秋》以及虽不被朱允炆所喜,但仍代表华夏文化的四书五经等。

  青学的国学课,就开始择选一些青史中重要名人的文章、语录收集,让这群已经算是半大小子的学生好好体会这文章更深层的感悟,内阁眼下拟选的有荀子、墨子、韩非子、公羊高等春秋战国时代的先贤,也有曹操、刘勰、陈寿等魏晋君臣。近现代的有文天祥、王安石、阿合马等宋元名臣。

  当朝的更有太祖高皇帝和朱允炆这个现任皇帝。

  最后两个是朱允炆这个皇帝厚颜无耻要求加上的。

  而数学这一课,可是让翰林院好一阵折腾挠头才弄出来一份目录。

  刘徵的《九章算术注》、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祖冲之的《大明历》、秦九韶的《数学九章》等都是翰林院挑出来系统整理的。

  “减加乘除、增乘开平方、增乘开立方、三斜求积、正负开方、圆周率”

  朱允炆拿捏着这份数学的目录不住点头,在数学这一块,中国古代可一点不怵欧洲人,只能说这些东西在古代被运用在科学领域太少,而在重大的国事上那更是一点都用不到,说直白点,就是数学这个东西在古人眼里是无法影响国家发展的,上不所喜,自然也就逐渐被束之高阁之中了。

  “由浅至深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